重慶市快遞業現狀 重慶快遞基礎能力怎么樣
- 作者:小葵
- 更新日期:
- 閱讀:660
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中,網購帶給了人們很大的生活便利,快遞業的發展也越來越繁榮了,那么就會有人想要了解在重慶這樣的發達城市快遞業現狀如何呢?既然大家都有著這樣的疑問,也都對重慶市快遞業現狀感興趣,那么,重慶市快遞業現狀究竟是如何的呢?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如果你還想再多了解一些重慶市快遞業現狀的話,歡迎點擊黃色字體跳轉查看一下哦。
一、重慶快遞業現狀
截至2018年8月,重慶共有快遞企業344家,分屬68個品牌,其中中通、圓通、韻達、申通、天天、百世旗下快遞企業數量最多。重慶市郵政管理局共設有7個分局,負責管理重慶轄區內的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含快遞業)的監督檢查。
(一)快遞業務量及收入
2018年,重慶快遞業務量及收入持續增長。快遞業務量完成4.6億件,同比增長39.30%;快遞業務收入58.04億元,同比增長29.74%。從業務量增速來看,2018年廣東、浙江、江蘇、天津、上海、北京等城市分別同比增長27.9%、27.5%、22.1%、14.7%、11.9%、-2.89%,同這些發達省份相比,重慶業務量增速較快,有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
其中,2018年同城快遞業務量完成17639.01萬件,同比增長49.03%;實現業務收入14.09億元,同比增長41.50%;異地快遞業務量完成27708.30萬件,同比增長33.22%;實現業務收入26.86億元,同比增長29.43%;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完成448.10萬件,同比下降87.09%;實現業務收入2.73億元,同比下降2.15%。
同城、異地、國際及港澳臺2018年快遞業務量占全部比例分別為38.52%、60.50%和0.98%,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24.28%、46.29%、4.7%。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市場份額分別為9.24%、90.63%和0.13%,業務收入市場份額分別為10.99%、86.76%和2.24%。
不難看出,重慶同城快遞業務有所上升,但異地快遞業務仍占主導地位,重慶快遞業務量及收入依次來源于異地快遞、同城快遞、國際及港澳臺快遞。在市場份額和收入上,民營快遞企業所占比例最高,國有企業次之,外資企業最低。快遞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8為80.4。
二、重慶快遞基礎能力怎么樣
在機構設備上,2018年,重慶擁有各類快遞營業網點6790處,其中設在農村的有2571處。全市快遞服務汽車4581輛,比上年末增長1.29%。
快遞服務企業配備計算機7419臺,比上年末增長2.01%;手持終端19125臺,比上年末增長56.6%。
在基礎網路方面,2018年,重慶快遞服務網路條數3192條,快遞服務網路長度(單程)30.8萬公里。
在服務能力上,2018年,重慶年人均快遞使用量約為45.6件,年人均快遞支出193.5元。
綜上,重慶在快遞基礎設施設備和服務能力上都有一定提高,但發展和改善的空間依然很大。
三、重慶快遞服務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
當前重慶快遞業發展狀況較好,并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但也面臨著一些和問題與困難。
(一)與部分發達省份相比,重慶快遞業有待發展
從快遞業務量來看,2018年重慶快遞業務量4.6億件,僅占全國的0.91%。快遞業務量排名前三的省份依次是廣東、浙江、江蘇,其快遞業務量分別占全國業務量的25.55%、19.94%和8.66%,重慶與這些發達省份相比存在明顯距離。四個直轄市中,上海、北京和天津的快遞業務量分別占全國業務量的6.88%,4.36%和1.14%,重慶的快遞業務量在四個直轄市中排名最低。從快遞業務收入情況看,2018年重慶快遞業務收入58.04億元(僅占全國的0.96%),排名第一的廣東省,其快遞業務收入1411.7億元,重慶僅為廣東省的4.1%,差距之大顯而易見。
(二)運營成本高,利潤空間小
調查發現,重慶快遞企業面臨著不斷上漲的用工成本、租賃成本(場地、車輛等)以及運輸成本的壓力,極大擠壓了利潤空間。重慶目前有344家快遞企業,龍頭企業為中通、圓通、韻達、申通等,市場競爭激烈。隨著龍頭快遞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張,中小快遞企業的業務量逐漸萎縮,在運營成本居高不下,行業融資困難的環境下,中小快遞企業步履維艱。
好啦,看到這里小編就要和大家說再見啦,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通過小編的分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重慶市快遞業現狀。那么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就到此結束啦!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于重慶的快遞業情況的話,就請繼續關注匯博招聘噢,我們會有持續不斷的產出供大家瀏覽的,我們下期再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