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德產業園在哪里 重慶中德產業園發展
- 作者:尾生
- 更新日期:
- 閱讀:1156
從地方經濟的發展態勢來看,產業園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的發展的主要引擎,產業園帶來的區域集聚效應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也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能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在產業園的強勢優勢下,帶動著區域整體實例的提升。產業園就好比帶領地區致富的經濟快車,它能夠創造大量的招聘崗位,能夠有效地解決人口就業問題等。而我們常見的產業園類型有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物流產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園以及近年來在各地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產業新城、技術新城等。那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重慶新媒體產業園當中的重慶中德產業園吧。
一、重慶中德產業園地址
中德(重慶)智能產業園位于重慶市永川區,陳食街道興龍大道鳳龍四路鳳翔街。
本數據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產業園區數據庫,前瞻產業研究院20年持續聚焦全國細分產業研究、產業規劃、產業園區規劃、產業地產規劃、特色小鎮規劃、產業新城規劃及產業園區招商引資等,助力地方產業發展,促進產城融合。
二、重慶中德產業園發展目標
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說,兩江新區正加快打造國別產業園,中韓、中日、中瑞產業園都已較好起步。截至目前,入駐兩江新區的韓資企業53家、日資企業69家、瑞士企業6家,注冊資本金共計超過20億美元。兩江產業集團利用重慶與德國鐵路相通、產業相近、人脈相連的良好基礎,開建中德產業園。今天啟動的是中德產業園的第一部分,主要對標德國工業4.0。
兩江產業集團董事長李毅介紹,中德產業園將形成以先進制造、電子信息、機器人、汽車貿易及服務等產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集群。今天開工建設的中德產業園·水土智能園建筑規模約20萬平方米,產業定位為機器人及核心基礎部件、智能傳感器、智能終端設備等智能制造產業。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重慶與歐洲合作帶來重大機遇。李毅說,重慶是中國老工業基地,在機械制造等方面有幾十年底蘊,現在需要提檔升級,與德國產業有很多互補性。對有意在中國發展的德資企業來說,在布局內陸市場時,重慶具有區位優勢、人才優勢和綜合配套優勢,德國技術可與重慶市場結合。
三、重慶中德產業園發展前景
兩江新區是中國內陸首個國家級新區,有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開放優勢。其工業開發區已累計招引150個外資項目,合同金額1162億元(人民幣,下同)。韓國現代、日本日立、德國大陸、瑞士皮拉圖斯、意大利歐菲等大批知名外企“搶灘登陸”。
其中,中德產業園旨在加大兩江新區與德國等歐洲國家合作力度,總投資30億元,包括龍盛高端制造園、水土智能制造園和萊茵河小鎮三部分。
中德龍盛高端制造園毗鄰韓國現代、東風小康、上汽通用五菱等五大汽車整車廠,建筑規模22萬平方米,由德國GMP設計事務所規劃設計,預計2019年初建成。產業定位是承接德國先進機械制造產業轉移,發展汽車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電子信息產品、基礎電子元器件及器材制造等高端制造業集群。李寧透露,將重點引進德國工業4.0的優質企業和中小企業中的“隱形冠軍”,打造德國企業的集聚區。
作為招商負責人,謝靜說,德國優質企業與兩江新區的主導產業有很強契合度,如汽車、裝備制造、機器人等產業。但目前德國乃至歐洲的企業對兩江新區了解不夠。兩江新區首先將對接兩個市場的信息,目前正建立海外招商渠道,與德國當地有招商資源的企業、機構、科研院所合作,引薦和組織企業洽談參訪。德國兩類企業已對合作感興趣,一是汽車裝備制造配套企業,二是人才培訓和專業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
以上就是由小編收集到的關于產業園的所有內容啦。俗話說,“每一塊硬幣都有正反兩面”。所以說,建設產業園不僅能給本地經濟帶來巨大效益,相反,如果經營不善,也會帶本地的經濟發展造成困擾,對環境保護帶來難題。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根據時勢去發展當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