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應屆生就業政策 重慶大學生就業的趨勢
- 作者:靈夕
- 更新日期:
- 閱讀:641
自從我們的祖國恢復高考以來,每一年考上大學的人數也在逐步增長,人民受教育的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于是每一年的大學生畢業人數也在同步增長。在這期間,也有人鼓吹“讀書無用論”。不過通過了解我國自成立以來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表明,教育是人民不可缺少的東西。再加上隨著我國逐步對外開放,各行各業的職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需要通過受教育來提高我們自己的實力。我們都知道每年的大學生畢業人數越來越多,就業競爭越來越殘酷,于是國家出臺了很多有關應屆生就業政策。那么,接下來,匯博招聘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重慶應屆生就業政策。
一、重慶應屆生就業政策
(一)繼續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2014年將加大“重慶市農村鄉鎮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實施力度,進一步擴大高校畢業生到基層的數量,將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由原來的800名左右擴大到4000名,使到基層就業的畢業生總數達到9000人。服務范圍由原來的國家級貧困縣擴大到主城九區以外的所有區縣。
(二)制定出臺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措施。在小額擔保貸款基金中設立1個億作為高校畢業生創業基金;建立創業孵化基地,實行稅收優惠和收費減免;提供創業指導培訓,積極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搭建平臺。
(三)實施國有大中型企業人才儲備計劃。鼓勵和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創造條件,更多地吸納和儲備有技術專長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加強人才培養和儲備。國有大中型企業2009年吸納高校畢業生的數量要在2014年的基礎上增加一倍,力爭達到1.3萬人。
(四)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對企業招錄登記失業的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80人以上的,可享受再就業重點企業貸款貼息政策,并為到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檔案管理、人事代理、社會保險辦理和接續等方面的服務。
二、重慶大學生就業的趨勢
(一)順應時代發展 投身信息化等新興產業
近年來,重慶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傾力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良好的就業環境和政策吸引了不少高校畢業生留在重慶。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的企業招工名額縮減,但國家很快出臺了很多指導幫扶政策,鼓勵企業擴大招工,考研、專升本、公務員、西部計劃等招錄名額都有擴大。
(二)發揮自身所長 服務鄉村建設
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是迷茫的一代,而小編覺得我們的內心需要一個方向,找到自己心之所屬,才能堅定地向前走。
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當下不少高校畢業生的選擇。
三、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分析
(一)大學生畢業人數基數不斷增長
當前,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基數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非常大,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對教育的重視與發展。大學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規模擴招使大學生畢業數量直處于 個遞增的趨勢。 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的增加,大學畢業生群體的就業問題將會變得更加的突出。大學生就業現狀最大特點就是:就業基數大,就業人數增長迅速。目前, 就業市場的供需能力不足,就業崗位的競爭大,大學生群體的幾何式增長與就業崗位數量之間的關系失衡,更多的大學生無法走上就業,大學生的就業率下降,大學生就業形勢很不理想大學生就業人數的增長使我國就業形勢更加的嚴峻。
(二)就業區域集中
大學生就業區域結構分布不合理,就業區域的分布存在著系列不平衡現象,根據近年來的調查,對于東部地區來說,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更愿意在東部發達地區發展就業,高校畢業生選擇沿海發達城市的人數占大多數。而更多的高校校址大多位于東南部發達城市,大學畢業生都有一定的就業“就近”心理,相對的增加了東部地區的就業壓力,發達城市無法對大學生分配合理的配置,就業競爭較大。而對于西部地區、落后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而言,人口少、經濟不發達,區域偏遠等一系列因素導致高校畢業生 更少的去選擇就業,高校畢業生擇業意愿不強烈,且西部高校數量遠遠不及東部地區,其大學生畢業人數和就業壓力都相對偏小,對于這些地區來說,大學生等高素質人才短缺,大學生就業崗位較多,大學生就業因難的問題很少出現。我國大學生就業分布失衡嚴重,大學生人才分布的不均勻,這對于東西部地區經濟的均衡發展是不利的。
時間就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一去不復返,這么快就到了文章的尾聲了,以上的內容就是匯博招聘小編為各位讀者們搜索到的有關重慶應屆生就業政策的情況了。如果各位讀者們對此還有什么疑問的話,不妨考慮看一下重慶大學生創業補貼政策。就業壓力大,但國家給予了我們力量。最后,祝大家擁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