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哪些產業發展強 重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 作者:人間小黃瓜
- 更新日期:
- 閱讀:781
經濟發展一直是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產業鏈發展的好了,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經濟才能真正的發展起來,人民的生活才會真正的幸福起來,國家倡導的小康社會才會真正的到來。而重慶,作為長江中上游的唯一直轄城市,絕對是備受國家政策矚目的,當然啦,重慶近年來的發展越來越紅火,絲毫沒有讓大家失望。那么你知道嗎,重慶產業發展優勢是哪些嗎?重慶有哪些產業發展強 呢?重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哪些呢而它們在哪里呢?如果你也滿腹疑問的話那就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重慶哪些產業發展強
2020年,重慶經濟新動能快速成長,新舊動能有序轉換,發展潛力得到不斷釋放。
一是高技術產業快速成長。據悉,全年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3%,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8.0%和19.1%。部分高技術新興產品保持較快增長,智能手表、3D打印設備等電子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4.6%和28.3%;集成電路、液晶顯示屏、工業機器人等上游高技術產品分別增長34.9%、28.2%和24.6%。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6.6%,有效彌補了傳統行業投資下行影響。
二是新模式新業態逆勢增長。全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45.0%。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能力不斷提升,全市新建開通5G基站3.9萬個,累計開通5G基站4.9萬個。
三是現代流通體系不斷健全。網絡貨運平臺業務量快速增長,帶動道路運輸業繼續回暖,中歐班列(渝新歐)全年開行重箱折算列2603班,增長超70%,位居西南第一、全國前二;運輸箱量超22萬標箱,增長超65%,貨值位居全國第一。
此外,智能產業加快發展。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進展明顯,到2020年,已成功舉辦三屆智博會,集聚大數據智能化企業7000余家,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2780個,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5%。
二、重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對外開放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大都位于各省、市、自治區的省會等中心城市。1984年到1986年,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首先設立了14個國家級經開區,截至2018年11月,中國共設立21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中重慶占有3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重慶經濟 技術開發區 設立時間:1993年 區域面積:90平方公里 產業體系:形成了汽車摩托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綠色食品、服裝等六大產業。
萬州經濟 技術開發區 設立時間:2010年6月 區域面積:58.56平方公里 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了能源建材、特色化工、汽車制造、照明電氣、電子信息、紡織服裝、裝備制造、現代醫藥、農副產品加工、生態環保十大特色產業集群。
長壽經濟 技術開發區 設立時間:2001年12月 管理面積:80平方公里 主導產業:重點發展綜合化工(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鋼鐵冶金、裝備制造、電子信息五大主導產業。
三、重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綜合保稅區是設立在內陸地區的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990年起,中國先后設立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和跨境工業區等6種類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2012年起新設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統一命名為綜合保稅區。截至2020年3月底,全國共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50個,其中重慶占有3個。
重慶西永 綜合保稅區 設立時間:2010年2月 規劃面積:10.3平方公里 主導產業:計算機、電子
重慶江津 綜合保稅區 設立時間:2017年1月17日 規劃面積:2.21平方公里 主導產業: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
重慶兩路寸 灘保稅港區 設立時間:2008年11月12日 規劃面積:8.37平方公里 主導產業:加工制造、商貿、物流
以上就是匯博小編為大家精心從網上收集整理的有關重慶哪些產業發展強 、重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重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相關信息,希望小編的這篇文章能對你了解相關的信息有所幫助。當然啦,小編也和大家一樣,看到近年來重慶蒸蒸日上的情景,打內心得感到歡欣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