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重慶2023各區人口排名 重慶人口結構發展
- 作者:咩咩咩
- 更新日期:
- 閱讀:8962
每年都需要了解重慶有哪些經濟實力強的縣等等自己地區的相關內容,因為了解自己地區的經濟和生活水平發展是都會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影響,所以每年我們需要關注自己地區的發展情況,了解地區內的就業機會和商業機會,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發展趨勢,而且了解地區發展情況還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積極參與到社區建設和社會事務中,為自己的城市和地區做出貢獻,本期文章我們也來了解相關資訊吧!
一、揭秘重慶2023各區人口排名
重慶市下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共計38個縣級行政區,以下為重慶38個區縣的人口分布情況:
渝北區常住人口高達219.15萬人,是重慶市常住人口最多的區縣,其中男性人口占比50.02%,女性人口占比49.98%;從年齡結構來看,0-14歲人口比例為14.96%,15-59歲人口比例為68.64%,60歲以上人口比例為16.4%,65歲以上人口比例為12.1%。2020年渝北區GDP總量高達2009.52億元,也是重慶市唯一經濟體量超過2000億元的區縣。
萬州區常住人口為156.44萬人,九龍坡區常住人口為152.68萬人,此兩區雖然人口規模相近,但是萬州區的面積是九龍坡區的8倍左右,GDP卻不及九龍坡區的2/3。
沙坪壩區常住人口為147.73萬人,江津區常住人口為135.96萬人,合川區常住人口為124.53萬人,開州區常住人口為120.33萬人。開州區是重慶市26個市轄區中面積最大的市轄區,但開州區2020年GDP僅有535.81億元,在重慶市26個市轄區中僅排名第20。
南岸區常住人口為119.76萬人,巴南區常住人口為117.89萬人,永川區常住人口為114.89萬人,涪陵區常住人口為111.5萬人,纂江區常住人口為101.13萬人。此五個區中,涪陵區、永川區GDP均超過1000億元,是重慶市為數不多的千億經濟強區。
云陽縣常住人口為92.9萬人,是重慶市下轄12個縣中常住人口最多的縣,同時也是經濟實力最強的縣,2020年云陽縣GDP總量為462.59億元。江北區常住人口為92.58萬人,北碚區常住人口為83.49萬人,大足區常住人口為83.46萬人,璧山區常住人口為75.6萬人,奉節縣常住人口為74.48萬人,忠縣常住人口為72.1萬人。
長壽區常住人口為69.3萬人,潼南區常住人口為68.81萬人,銅梁區常住人口為68.57萬人,榮昌區常住人口為66.9萬人,墊江縣常住人口為65.07萬人,梁平區常住人口為64.53萬人,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60.73萬人,其中酉陽縣是重慶市面積最大的區縣。
渝中區常住人口為58.87萬人,人口規模表面上看并不大,但是渝中區總面積僅有23平方千米,是重慶市面積最小的區縣,也是唯一面積低于100平方千米的區縣,人口密度極為龐大。南川區常住人口為57.24萬人,豐都縣常住人口為55.74萬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53.06萬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49.62萬人。
黔江區常住人口為48.73萬人,巫山縣常住人口為46.25萬人,大渡口區常住人口為42.19萬人,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38.9萬人,巫溪縣常住人口為38.87萬人,武隆區常住人口為35.67萬人。城口縣常住人口為19.75萬人。
綜合來看,重慶市38個區縣中,有12個市轄區的常住人口超過100萬人,包括1個常住人口超過200萬人的市轄區,有18個區縣的常住人口介于50—100萬人,有7個區縣的常住人口介于30—50萬人;從區域分布來看,無論是人口分布,還是經濟發展,均呈現出了明顯的區強縣弱,常住人口最多的17個區縣均為市轄區,GDP最高的22個區縣均為市轄區,常住人口最少的10個區縣中有7個縣,GDP最少的5個區縣均為縣。
二、重慶人口結構發展
性別結構總體保持平穩,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
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625.22萬人,占總人口50.6%,女性人口 1587.21萬人,占總人口的49.4%,總人口性別比102.39,與2011年基本持平。多年來,重慶人口性別比始終保持在合理范圍內,性別結構保持總體穩定態勢。
隨著國家對生育政策的適時調整,人們生育觀念的轉變,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問題得到根本改善。2021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7.94,比2011年下降3.56。
青壯年人口規模穩中略增,人口紅利助推經濟發展
隨著人口凈外出趨勢放緩,受人口總量穩步增長加的影響,青壯年(15-64周歲)人口(15-64歲)總量穩中略增,由2011年的2085.26萬人增加至2021年的2151.04萬人,增加65.78萬人。
雖然受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全市總扶撫養比有所上升,但當前全市勞動力資源仍然較豐富,人口紅利仍然存在,并助力全市經濟發展,是十八大以來重慶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城鄉結構不斷優化,城鎮化進程邁上新臺階
2021年,重慶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259.13萬人,比2011年增加640.42萬人,增長39.6%,年均增加64.024萬人;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953.30萬人,減少372.42萬人,年均減少37.24萬人。
城鎮人口的穩步增長,促使人口城鄉分布格局進一步優化調整,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城鎮化進程邁上新臺階。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70%,達到70.32%,比2011年提高15.34個百分點,領先全國平均水平5.60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8位,中西部地區首位。十八大以來,全市城鎮化率年均提升1.53個百分點,增速高出全國同期水平 0.24個百分點,重慶城鎮化水平已達到了城市化城鎮化的穩定階段。
人口集聚效應明顯,各區域人口差異化發展
隨著全市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區經濟發展活力持續顯現,虹吸效應強勁,人口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2021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達到1038.99萬人,比2011年增加244.69萬人,增長30.8%,占全市人口的比重由2011年的27.0%提高到2021年的32.3%,提高5.3個百分點,是全市人口增長最多、增速最快的區域。
主城新區作為全市重點發展優勢區域,常住人口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主城新區常住人口達到1079.64萬人,比2011年增加49.54萬人,增長4.8%。
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始終堅持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努力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2021年該區域常住人口為807.62萬人,比2011年減少27.29萬人,下降3.3%。
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作為筑牢生態屏障、促進文旅融合、聯動周邊發展上先行先試的區域。2021年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常住人口為286.18萬人,比2011年增加1.06萬人,增長0.4%。
三、重慶人口集聚能力如何
人口集聚能力增強,外出市外人口規模逐年縮減
隨著經濟發展的持續穩定向好,重慶本地就業機會進一步增多,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不斷縮小,人口集聚能力不斷增強。2021年,全市外出市外人口為412.56萬人,比2011年減少99.13萬人。
市內流動人口規模成倍增長,跨區縣流動更趨活躍
外出人口市內流動日趨活躍,規模持續快速增長。2021年重慶市內流動人口規模達到1123.55萬人,是2011年的2.2倍,年均增速為8.1%。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傾向于在市內流動。
市外人口來渝意愿增強,市外外來人口規模穩步壯大
近年來,重慶對外省市人口的吸引力逐漸增強,市外來渝人口規模一直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21年市外外來人口數量達到222.77萬人,比2011年增加98.25萬人,增長78.9%;市外外來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也由2011年的4.2%上升到2021年的6.9%,增加2.7個百分點。
人口凈流出規模大幅下降,人口凈流出狀況顯著改善
在市外外來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規模“一增一減”的共同作用下,重慶凈流出人口規模始終保持逐年下降的趨勢,人口凈流出狀況顯著改善,“近者悅,、遠者來”的人口流動格局逐漸形成。人口凈流出規模由2011年的387.17萬人減少至2021年的189.79萬人,減少51.0%,年均減少19.74萬人。
為什么要反反復復地了解類似的內容,因為了解地區的經濟和生活水平發展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而且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城市和地區做出貢獻,共同努力打造更美好的家園,探索如何與自己所在地區的發展相結合,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本期就到這里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