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崗多職的工作模式 一崗多職的陷阱
- 作者:君君
- 更新日期:
- 閱讀:207
職場上,術業專攻已經是老話了,現在的職場更追求一崗多職的復合型人才。只是,一崗多職,也容易存在一些陷阱,職場人需謹慎看待。
一、工作時間太飽和,高效工作是口號
小陳進入公司后身兼多職,明明是銷售,還要干運營類的事情。工作量巨大的她總是完不成,經常加班,領導還一直批評她工作低效。
小陳努力改進了一段時間后,發現不是自己低效的問題,而是工作量過于龐大瑣碎,于是她果斷辭職了。
一崗多職的工作模式往往導致你工作量巨大,按時下班幾乎成了奢望。而這種繁雜的工作量,只會讓你不斷在低效的陀螺模式中打轉。
而龐大的工作量導致職場人加班內卷成為常態,下班后也身心俱疲、陷入內耗。一個時刻緊繃的職場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各自精彩,只能對著巨額工作量焦頭爛額。
職場上所謂“一崗多職”的真相,只不過是雇傭一個人干多個人的活,公司用最低的成本實現了經濟最大化。
這種工作模式,職場人看似身兼多職,其實是美化了被重度剝削的事實。
二、工作量不斷激增,核心技能缺鍛煉
李平在上家公司身兼多職多年,自認為是個復合型人才。哪料跳槽后他求職卻屢屢碰壁,他自認為的多項技能卻派不上用場。
一崗多職所帶來的龐大工作量,往往涉及不同范圍的瑣碎事務。這種又多又繁瑣的工作,并不能夠真正鍛煉你的能力,反而會讓你淪為職場打雜人員。
一崗多職更容易讓你忽略掉自己對核心能力的深耕,只顧拓寬工作能力的邊界,卻忘了挖掘核心技能的深度。
真正的復合型人才,是基于某項專業能力而不斷拓展的多維度發展,而不是讓你接觸大量事務卻沒有發展出一項核心技能。
職場上,缺乏核心技能的能力拓展,只會讓職場人像個花架子一樣,無法扎根出屬于自己的職場根基。
一旦跳槽離職,把你所謂的復合型能力放在市場中檢驗,很快就會迎來現實的暴擊。當潮水退去,你才發現原來自己引以為傲的身兼多職,其實在讓你裸泳。
三、工作邊界模糊,人情大于規則
小林在公司身兼多職,感到十分內耗。這種累,不僅僅是因為工作量的繁重,更是因為一崗多職帶來工作范圍的模糊、人際關系邊界被侵犯的不適感。
有助理崗位的網友,戲言自己簡直就是領導的全職管家,不僅要對接工作上的事情,還要幫忙處理領導的私事。
一崗多職帶來公私邊界的模糊,更多局限在上下級的工作安排中。這種現象經常出現在初創公司。小公司容易出現老板用情感+企業文化來剝削員工的現象,而員工礙于情面只能接受。
一崗多職,那就說明你和同事之間的工作邊界容易重合,這時候就容易發生甩鍋、推諉等現象。這本身是管理制度的問題,卻需要員工來承擔后果。
而一崗多職往往存在于創業公司中,在管理上更多遵循人情大于規矩的風格。長期下來,職場人要面對工作邊界不斷拓展、私人空間不斷被擠壓的局面,只會越發崩潰。
畢竟,沒有誰樂意工作生活不分家,往往強調“家文化”“奮斗文化”的公司,都在因為這個理由不斷流失員工。
如果你想成為復合型人才,要警惕職場上的“一崗多職”陷阱,小心淪為職場打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