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重慶市公務員薪酬制度改革
- 作者:小唯
- 更新日期:
- 閱讀:1469
工資薪酬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畢竟自己的生活支出肯定離不開收入,而且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薪酬越高越好,但是這也要符合一定的社會經濟規律。在很多地方也開始慢慢的進行一些薪酬制度的改革管理,重慶市也緊跟步伐,出臺了一些關于公務員以及國有企業的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進行重慶員工待遇改革 。所以大家可以來好好的了解一下自己所在的行業情況是怎么樣的。
一、重慶市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重慶市堅決貫徹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因地制宜、分批分步、多種路徑推進改革,截至2020年9月,全市173個經營類事業單位(市級42個,區縣131個)全部按中央要求不折不扣完成改革任務。
一是緊扣中央要求,高點站位加強工作統籌。市委、市政府把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先后召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傳達學習中央改革精神,研究審議我市改革舉措,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關于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的實施意見》,將改革納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點和年度目標考核任務。行政體制和事業單位改革專項小組印發《任務分工》,層層壓實責任,逐級傳導壓力,把任務分解到區縣、部門,確保各項工作抓早抓細抓實。
二是實行“一戶一策”,分類分步推進改革實施。根據經營類事業單位運行情況、經濟效益、發展潛力等情況,堅持分類施策,逐一制定改革時間表、路線圖,積極穩妥推進改革實施,實現事企分開。對經濟效益較好的單位,優先轉制為企業,2017年完成改革任務。對經濟效益一般,但具有發展潛力、轉制后能夠激發活力、正常經營的,創造條件推進轉企改制,2018年完成改革任務。對規模小、人員少、轉制后難以正常運轉、無法生存的,以及歷史遺留問題多、情況復雜的,依法依規處理債權債務后,穩妥退出事業單位序列,2020年完成全部改革任務。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依法依規做好政策細化銜接。在中央明確的政策框架內,結合實際細化國有資產處置、人員分流安置、社會保障銜接等方面的具體措施,確保改革相關政策有依據、可操作。在社保銜接方面,制定在職和退休人員社保銜接的“兩個辦法”,確保平穩過渡。在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方面,進一步細化國有資產在改革前清查、改革中處置、改革后監管“三項制度”,杜絕國有資產流失。在人員分流安置方面,對在編人員鎖定管理、只出不進,明確提前離崗一批、轉制單位承接一批、本系統其他企事業單位分流一批、自主就業創業一批“四個一批措施”,保持人員隊伍穩定。
四是健全督查機制,多措并舉確保改革有序推進。充分發揮行政體制和事業單位改革專項小組統攬作用,由市委編辦對改革任務實行清單式管理,完成一項、銷號一項。采取上門對接、召開改革推進會等方式,加強對涉改部門的督促指導。及時收集梳理各單位改革進展情況,一月一通報、一月一檢查,每月底前向部門書面通報改革進展情況,向市委編委領導、分管市領導書面匯報改革進度。對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加強服務指導,重大問題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報告,確保問題得到妥善處理。
二、重慶市公務員薪酬制度改革
一是公務員基本工資的調整,二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的調整,三是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待遇的調整,這些文件已經發到各單位。
談及公務員工資調整問題,胡曉義表示,國務院辦公廳已經轉發了三個實施方案,一是公務員基本工資的調整,二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的調整,三是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待遇的調整。這個文件已經發到各單位。胡曉義強調:“各單位應按照國辦印發的文件執行,不能以網上傳的文件為準。”
此外,有觀點認為,用財政的錢繳納職業年金會造成制度上新的不公平。對此,胡曉義回應稱,在這次的《國務院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中有幾個重要的政策,除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要改變模式、改變待遇確定機制、待遇調整機制,在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改革舉措——建立職業年金。這是從兩個角度考慮的,一方面從上世紀90年代,國務院決定改革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開始就提出了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的方向。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包括了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三、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扎實”要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有關要求,以提升國有企業發展效率、增強國有企業發展活力為目標,建立健全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機制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監管體制,促進國有企業工資收入分配機制更加合理、更加有序,充分調動國有企業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二)工作原則。
——堅持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改革方向。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進一步確立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發揮國有企業黨委(黨組)領導作用,依法落實董事會的工資分配管理權,完善既符合企業一般規律又體現國有企業特點的工資分配機制,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效益導向與維護公平相統一。健全完善國有企業業績考核評價體系,處理好短期效益指標與企業長遠發展的關系。國有企業工資分配要切實做到既有激勵又有約束、既講效率又講公平。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健全國有企業職工工資與經濟效益同向聯動、能增能減的機制,在經濟效益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統籌處理好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和企業內部不同職工之間的工資分配關系,調節過高收入。
——堅持市場決定與政府監管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國有企業工資分配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職工工資水平與勞動力市場價位相適應,與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相匹配。建立健全制度科學、規則統一、程序規范、分配公正的工資分配監管機制,更好發揮政府對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的宏觀指導和調控作用,改進和加強事前引導和事后監督,規范工資分配秩序。
——堅持分類分級管理。根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性質定位、行業特點和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分類管理。按照企業國有資產產權隸屬關系,健全工資分配分級監管體制,落實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或其他企業主管部門,下同)和國有企業的分級監管責任,建立健全與國資國企監管體制相匹配的工資分配分類分級監管體制。
重慶市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已經出臺了,大家也可以好好的來分析一下這些方案,這次的方案大多數都是對于國有企業和公務員,不過其他部分也有適當的涉及。薪酬的管控是國家一直以來都比較在意的一個事情,合理的薪酬才能夠提升社會公平,所以對于那些不太合理的工資,國家肯定也會適當的進行一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