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汽車行業發展 國內汽車城排行
- 作者:丁丁
- 更新日期:
- 閱讀:660
重慶是一個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是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汽車行業發達的城市。隨著我國十三五、十四五規劃的完美收官和全新開端,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工業的發展,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給重慶汽車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些必要條件。目前重慶汽車行業的發展蒸蒸日上,那么你想知道重慶汽車行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嗎?重慶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又是如何的呢?和匯博招聘的小編一起來看看2021重慶汽車行業發展吧!
一、重慶汽車行業發展
2020年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創歷史新高。
汽車產銷增速略降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汽車行業按下了“暫停鍵”,在巨大的沖擊下,全行業扎實推進復工復產,加快轉變營銷方式,積極促進汽車消費,汽車市場逐步復蘇,全年產銷增速穩中略降,基本消除了疫情的影響,汽車行業總體表現出了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內生動力。
2020年我國汽車完成產量2522.5萬輛,同比下降2%,降幅較2019年收窄5.5個百分點;完成銷量2531.1萬輛,同比下降1.9%,降幅較2019年收窄6.3個百分點。
商用車產銷創歷史新高
從細分市場情況來看,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999.4萬輛和2017.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5%和6%,降幅比上年分別收窄2.7和3.6個百分點。
SUV作為乘用車的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市場需求逐年增長。2020年,SUV產銷為939.8萬輛和946.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0.1%和0.7%,SUV年度產銷規模首次超過轎車。
2020年,受國Ⅲ汽車淘汰、治超加嚴以及基建投資等因素的拉動,商用車全年產銷呈現大幅增長。2020年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523.1萬輛和513.3萬輛,首超500萬輛,創歷史新高,商用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0.0%和18.7%,產量增幅比上年提高18.1個百分點,銷量增速比上年實現了由負轉正。
新能源汽車增速轉正
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高度重視持續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一定的成績,同時隨著供應產品、配套設施的日益完善,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19年是自2009年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產業以來出現的首次年度下降。
目前,為了緩解疫情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影響,我國推遲補貼政策至2021年,行業發展正逐漸恢復中。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增速較上年實現了由負轉正。
二、國內汽車城排行
國內的汽車汽車基地,總體上比較集中,數得著的城市并不多。那么,你知道中國最強的汽車城有哪些嗎?
其實,汽車城必須得有大的汽車集團,然后產量、產值等都要有一定的規模。根據統計,在2020年各省市汽車產量排行中,廣州市、長春市、上海市、武漢市、柳州市、北京市以及重慶市這7個城市,被評為中國最強汽車城。
廣州汽車城
廣東的汽車制造業,首推廣州市,2020年廣州市汽車產量295.21萬輛,而整個廣東省不過313.23萬輛,可以說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廣州。2020年廣州市實現產值5860.26億元。從產量來看,由于無從查詢長春的汽車產量,廣州以接近300萬輛的產量居第一。不過產值方面落后長春和上海。
廣州擁有廣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包括廣汽傳祺,合資品牌包括廣汽本田、廣汽豐田、東風日產等3家產值過千億的車企,廣州合資汽車占據了絕對主角。除了合資,廣州還有一家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不過生產基地并不在廣州。
長春汽車城
汽車城長春,是一汽集團的大本營,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2019年,長春產量達到288.9萬輛,汽車制造業產值6762.9億元。不過2020年長春汽車產量出現了下降,只有265.46萬輛,而根據政 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汽車產值增長了12%,我們據此測算,長春2020年汽車產值超過了7000億元。長春主要的汽車制造企業,基本都是一汽系,自主品牌紅旗、一汽奔騰,合資領域有一汽大眾、一汽馬自達,商用車領域有一汽解放,盡管自主品牌乘用車產量一般,但合資品牌一汽大眾和商用車解放都是國內第一,實力非常強。
上海汽車城
上海也是汽車大市。2020年上海市汽車產量264.68萬輛,占全國10.5%,汽車產業產值6735.07億元。無論從產量還是產值來說,上海都是強者。上海的汽車產業,背靠國內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自主品牌有上汽榮威、名爵,合資品牌有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還有獨資的特斯拉,客車領域有申沃。除了汽車整車制造,上海的汽車配套產業也非常強,擁有國內最大的汽車配套企業。
武漢汽車城
湖北省的汽車制造大頭在武漢,武漢也是聞名的“車都”。公開渠道沒有查詢到2020年和2019年武漢市汽車產業數據。不過2018年,武漢市汽車產量為170萬輛,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達4000億元,是武漢市的第一大支柱產業,汽車產值規模居全國第6位。武漢是東風汽車集團總部所在地,集中了眾多東風系車企,按照武漢的說法,集中了“中、美、英、法、日”等5國汽車品牌,合資方面包括了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雷諾等,自主品牌包括了東風風神、東風新能源,還有吉利汽車等。
北京汽車城
北京,能夠查到的數據,是2020年汽車產量達到166.01萬輛,至于產值,則沒有查到。不過,鑒于北京擁有奔馳這個一線豪車品牌,2020年銷量達到61萬輛多,北京市汽車產業總體產值應該不低,3000億元以上沒問題。北京市擁有北汽集團,旗下擁有北京奔馳、北京現代、北汽幻速等合資品牌,還有北汽自己的自主品牌,也擁有較強的汽車工業實力。
柳州汽車城
廣西自治區的汽車產業,主要集中在工業城市柳州。盡管沒有查到2020年數據,但2019年,柳州市汽車產量達到185萬輛,比當年的北京、武漢、重慶還高,也是名副其實的汽車大市。不過,柳州市的問題,在于產品偏低端,2019年產量雖然接近200萬輛,但產值只有2004億元,附加值不高、產業鏈不長。柳州的汽車制造業,承載著整個廣西的希望,2015年,廣西汽車集團成立,總部不在區府所在地南寧,而在柳州。柳州的主要汽車制造廠,包括了制造號稱“五菱神車”的上汽通用五菱,還有東風柳州汽車廠、柳州微型汽車廠、柳州特種汽車廠、中國重汽汽車廠等。
重慶汽車城
重慶汽車產業的巔峰在2016年。當年重慶生產汽車316萬輛,汽車產業產值5400億元。產量高居2016年全國各省市第一,從產量看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汽車“第一城”。不過,從2017年開始,重慶汽車產業經歷了三年連續下跌,直到2020年才實現止跌回升。最低谷的2019年,重慶生產汽車不過138.3萬輛,產量滑落到了全國第七位。2020年,重慶終于實現反彈,實現汽車產量158萬輛,規上汽車制造產值3672億元。從產量看,重慶大約恢復到巔峰時期的50%,產值恢復到巔峰時期的68%。
從重慶主要的汽車制造企業來看,自主品牌有長安汽車、東風小康、長城汽車、東方鑫源旗下的斯威汽車等,合資品牌主要有長安福特、北京現代、上汽通用五菱等,商用車領域有上汽紅巖、慶鈴汽車等。而前幾年還有一定市場的力帆汽車、銀翔基本已經退出舞臺了。
對于重慶來說,單車價值不高依然是最大的問題,這也是重慶與長春、上海、廣州、北京等差距明顯的根源。同時,重慶在新能源方面,還需要加快培育,曾經的互聯網造車蔚來、小鵬、理想等,都開始得到市場認可。重慶在新能源方面,華為與塞力斯的合作算是一個良好開端,吉利高端新能源算是較好的加持,長安的新能源,才是能否真正引領重慶汽車產業進一步邁進的關鍵。希望重慶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方向,加快轉型,加快發展,真正引領汽車之都的質變。
綜合考慮產量和產值這兩個指標,產值綜合性更強,更具有代表性,我們排出大概國內汽車基地排序,長春、上海、廣州三個城市,這是第一梯隊的三強,汽車產值都在7000億元左右。這三強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合資品牌很強勢,基本在國內第一梯隊,這樣保證了數量和質量,不過自主品牌方面,3地都有,但還不是自主品牌的第一陣營。接下來,北京、武漢、重慶,屬于第二梯隊,產值基本在3000億元到5000億元左右(北京為估算),這三個城市,也是合資和自主品牌兩條腿走路,不過,相互之間差異也很大,北京、武漢都是合資強勢,重慶則是自主品牌強勢。
如果按照產值來算,柳州可能在全國城市中還排不到第七位,因為柳州只有2000億元規模的產值,而這個規模的城市,不僅僅柳州。比如成都,作為成都汽車產業聚集地的成都經開區,2019年整車產量超過100萬輛、產值突破2000億元。比如天津,2020年汽車產量達到94.57萬輛,是一汽豐田的主要制造基地,產業規模也不小。此外,還有沈陽市,2020年汽車產量超過了60萬輛,盡管華晨集團已經奄奄一息,但擁有華晨寶馬這個一線豪車品牌,仍然擁有較大的產值規模。除了這些,廣東深圳、浙江杭州、江蘇南京、陜西西安、安徽合肥、河北保定等等,都擁有不俗的汽車工業實力。而且隨著未來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國內的汽車制造基地很可能也會發展變遷。
三、重慶有哪些汽車制造廠
長安,長安福特,長安鈴木,北京現代,長城(永川工廠,主要生產長城炮,哈弗H9,以及馬上上市WEY 坦克),小康(東風風光、賽力斯、東風小康),慶鈴(皮卡車)。馬上又有吉利新能源汽車工廠。
在小編以上信息的介紹中相信大家都對重慶汽車行業的發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吧,由此可見重慶的汽車行業發展現狀比較客觀,發展前景也十分廣闊。在全國汽車行業排行中,重慶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噢,這充分體現了重慶雄厚的工業實力,想在汽車行業找工作的朋友們也可以大膽地去試一試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