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家庭收入標準等級劃分 重慶普通家庭收入水平
- 作者:some day or one day
- 更新日期:
- 閱讀:5418
我們都知道,重慶在我國是一個經濟發展水平不錯的一個城市,雖然可能比不上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發達城市,但是相對來說是發展的比較好的一個城市了。一般來說,經濟發展越好越發達的城市,整體的收入也是相應的越高的,而城市中的居民的薪資水平以及家庭收入當然也是會高一些。那么,重慶作為我國的新一線城市,近幾年來也是在穩步發展中,其家庭收入的水平如何呢?之前就有很多重慶的小伙伴來問過小編關于重慶家庭收入標準等級劃分的問題,所以今天,匯博招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的內容,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那么接下來,請大家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做進一步的了解吧!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一、重慶家庭收入標準等級劃分
我們來看看網友們是怎么說的吧!
@jie2651cq
滿足日常生活,略有結余就算中等收入階層了。
@clh0814
看常進哪家超市逗很容易區分得出來。
@愛我輕輕地來
重慶區縣教師工資大概年收入七一八萬,兩口子大概十五萬左右,這是擺在桌面的,公開的,補補課,當班主任收受家長的錢物,那就更多了,早幾年在重慶主城買房,買輛十多萬左右的小車很普遍。當然也有老師很苦逼,教豆芽課,沒人找你補課,不當班主任,沒人給你送禮。教師這塊收入差距也很大!
@msbtiger
現在普遍的觀點來說,中等收入的標準已經提高了。由于貧富懸殊太大,家庭(夫妻倆)月收入3w以下都只是小康。
我國小康占據大多數,很多家庭月收入1w或不到1w。家庭月收入在6000以下,還不夠小康的標準,算比較窮了。家庭月收入在3w以上,20w以下算中等收入。大于20w都算富裕階層。
西方國家中等收入家庭最多,中間人群多,兩頭少。我國小康和貧窮最多,中等收入家庭少,富裕階層更少,是三角形。
二、重慶普通家庭收入水平
就目前重慶的生活水平來看,按一家三口算,兩個大人,一個小孩。如果有房貸,家庭總收入至少要在十五萬至二十萬,(純收入)才算幸福,(指生活)。房貸按三千至五千算,小孩子費用按三千至五千算,(奶粉或者補課)。車耗,一千至二千,二千人客開支,夫妻各一千零用(女人買化妝品之類,男人買煙或酒),生活費,大概三千左右。(大多在單位吃飯。這樣基本上算是幸福!年收入三十萬至五十萬算小康,五十萬至一百萬算中康,一百萬至五百萬算大康,五百萬以上算土豪!五至十萬算中等生活,五萬以下是貧民生活!
三、重慶中等收入家庭界定標準
城鎮居民住房面積在120~200平方米之間,擁有一輛10~15萬元的私家車
居民家庭累計金融資產在20~50萬元之間
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5萬~7.5萬元之間
判斷是否是中等收入者,不光看工收入。根據界定標準,如下三種情況任居其一,都可以稱為中等收入者。
第一,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5萬~7.5萬元之間,家庭年收入在7.5萬~30萬元之間;
第二,居民家庭累計持有的金融資產在20萬~50萬元之間;
第三,城鎮居民住房面積在120~200平方米之間,擁有一輛10萬~15萬元的私家車,農村居民擁有一套面積在200~300平方米之間的磚混或鋼混住房。
2006年,重慶中等收入人群人均收入為13467元。入圍規模2010年506萬人達中等收入依據報告中對中等收入的界定標準,在對我市8700戶農村住戶和1500戶城鎮住戶的抽樣調查測算結果表明,2006年重慶中等收入人口已達到339.8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2.1%,其中城鎮人口275.4萬,農村人口64.4萬。調查總隊專家運用專業技術,對重慶中等收入者的發展趨勢作出了預測。
到2010年,預測我市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將達到506.74萬人,2012年達到599.29萬人,2015年達到738.13萬人,2020年達到969.51萬人。
到2020年,中低收入者所占常住人口比例將高達30.2%。未來預測兩年后中等人均收入2.2萬專家預測,與2006年相比,到2010年,我市城鎮中等收入群體的人均收入年均遞增9.2%,有望達到22171.69元。而農村中等收入群體人均收入屆時將達到4781.05元。中等收入人群賺得多也花得多。以城鎮居民為例,據悉,2006年我市城鎮中等收入家庭人均消費10606元,比全市城鎮平均水平高2135元。而專家預測,到2010年,我市城鎮中等收入群體人均消費支出將達到13198.51元,占到了總收入的近六成。
好啦,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整理帶來的一些關于重慶家庭收入標準等級劃分的問題的全部相關解答內容了,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對此有進一步的具體了解,同時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哦。如果大家還有其他問題想要了解或者還想知道更多關于重慶家庭收入或重慶薪資水平方面的相關信息的話,可以留言小編,也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匯博招聘噢!那里有海量的信息,我們也會有不斷的精彩產出,期待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