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GDP總額全國排名 重慶經濟的概況
- 作者:靈夕
- 更新日期:
- 閱讀:1185
大家有沒有經常聽說過GDP?我們都知道GDP是衡量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的指標。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大陸的很多地方的GDP遠遠低于國際平均GDP。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GDP才開始慢慢得到提升,后來我國GDP開始得到高速提高,我國各地區的GDP也在瘋長。但是與此同時我國每個地方的GDP增長是不一樣的,GDP總額也不同,因此每個地方的GDP總額都會被拿來比較。接下來,小編就以重慶為例子,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重慶GDP總額全國排名情況如何吧。
一、重慶GDP總額全國排名
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國家物流樞紐 ,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重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高校68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兩江新區 、渝新歐國際鐵路、西部(重慶)科學城 等戰略項目。
重慶2020年的gdp總量為25002.79億元,人均 gdp為80026元,常住人口為3124.32元,其中gdp總量最高的縣市是渝北區,達到了2009.52億元,常住人口也是重慶的第一名。而人均gdp最高的縣市是渝中區,達到了205207元,2020年gdp名義增速最快的縣市是彭水縣,名義增速達到了10.27%,最慢的是巴南區,名義增速為-1.07%。
二、重慶經濟的概況
重慶是中國西部最大的城市,處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它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和獨具特色的三峽旅游資源,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
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建設和庫區移民開發,以及3000萬人民奔小康所產生的巨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為重慶未來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重慶是中國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內河口岸,經濟實力相對較強,大工業、大農業、大流通、大交通的特點突出,具有一批帶動能力較強的支柱產業、優勢行業和拳頭產品。
農村經濟人一國發展,一些主要農副產品的產量在全國位居列。重慶已建成了一批面向全國、輻射西南的區域性市場。城市基礎設施初具規模,科技教育基礎較為雄厚,文化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有了較大發展。
三、中國GDP的概況
中國GDP是指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
1985年之前,中國大陸對國民經濟核算源于前蘇聯與計劃經濟相配套的物質平衡表體系(MPS),1985~1992年逐步與聯合國推薦的源于市場經濟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接軌。
1992年8月,國務院發出《關于實施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方案的通知》,正式開始在中國實行SNA體系,GDP成了中國最為重要的經濟指標。1993年起,國家統計局完全擯棄MPS核算體系,徹底轉向SNA,增強了中國經濟與市場經濟國家經濟的可比性。
2003年國家統計局發布《關于我國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的改革》,完全規范了GDP數據,發布的GDP分為初步核算數、初步核實數和最終核實數三類,通過各類普查對GDP數據定期修訂。自2003年啟動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開始,至2013年為止,五年一次的全國經濟普查共經歷了三次,歷次全國經濟普查都對前期國民經濟數據特別是GDP做出了修訂。
國家統計局從2015年3季度起實施季度GDP核算改革,采用分季方式核算季度GDP數據,并公布相關核算結果。截止到2018年1月,中國GDP過去8年凈增加量壓制美國,相當于再造一個日本。 1月17日,2019年中國經濟數據火熱出爐。初步核算,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1%;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達到10276美元。
2020年4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 。
以上的信息就是匯博招聘小編為大家梳理出來的有關重慶GDP總額全國排名的情況了。若各位讀者們對此產生了更大的興趣的話,不妨看一下2021重慶GDP總額。重慶市是我國的一線城市,其具有獨特的飲食文化和優美的自然風景,重慶更有許多重工業和大企業存在,所以重慶的地方GDP一直在不斷變化。最后,祝大家心想事成、天天開開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