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生活壓力大嗎 在重慶生活是怎么樣的體驗
- 作者:油炸冰激凌
- 更新日期:
- 閱讀:1459
2021年重慶市人均薪資水平怎么樣?相信會有很多人問匯博招聘的小編這樣一個問題吧,因為一個人的薪資水平能夠很好地反映出這個人的生活條件,以及物質條件和薪資水平,也能反應一個人的幸福度和滿意度,如果你想了解在重慶生活的壓力如何,那么去了解重慶平均居民們的收入以及薪資水平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了,但是今天匯博招聘的小編還是帶大家一起看看關于重慶本地居民對于重慶當地生活的評價吧。
一、在重慶生活壓力大嗎
首先你要聽得懂四川話..因為80%的重慶人國語都講得很爛的...而且很多人不管你聽不聽得懂四川話都不會和你講國語...而且重慶夏天一般都在40幾度左右...冬天又是陰雨連綿...唯一的好處都是漂亮妹妹特別多...還有就是你要習慣吃辣的食物..因為重慶的菜色一般都會放辣椒的...以上是一個在重慶出生長大的外籍人士的敘述..希望能幫到你
二、在重慶生活是怎么樣的體驗
1.重慶的第一大特色,一定是地形。
其實咱大中華啥地兒都有,丘陵地形真不算什么,可是遇上兩條大江交匯,再加上重慶人民勤勞的雙手,硬是開山劈地,在這個不應該有城市的地方建了一座城。
2.江湖自在人心
剛來重慶的時候,很容易被嚇到,好像每走一步就有人吵架,開車吵,吃飯吵,買東西吵,喝茶也吵,其實……他們真的只是聲音大而已……重慶人愛談江湖,如果你懷念金庸、古龍筆下的武林世界,一定要來重慶,這里的人個個都是江湖兒女。
受兩江交匯的影響,重慶自古就是內陸的一個大碼頭,而“碼頭文化”就這樣印上了重慶人的性格基因:他們性格火爆、說話大聲、講義氣、論道義、愛喝酒、“袍哥人家從不拉稀擺帶”。有人說成都是中國節奏最慢的城市,其次就是重慶。呵呵,節奏真那么慢怎么能爬坡上坎、開天辟地。要我說,大概因為這兩條環抱城市的大江都各成一色,重慶人的性格也帶著點雙重性,既悠然自得,也風風火火。
我們常說北方人彪悍、南方人溫婉,而重慶就像其中的另類。當然,西南女性的潑辣也是出名的,但是這種潑辣往往帶著嬌嗔的味道,但重慶不是,相對于辣妹子的愛稱,女漢子其實更適合重慶女性。
3.辣?不辣?這是一個問題
到了重慶你必然會面對一個重復的選擇題“紅湯還是鴛鴦?”“要不要海椒?”“微辣還是中辣?”
沒到重慶的時候總會覺得這是一個“嗜辣之城”,覺得如果不吃辣的人來到重慶簡直無法生活。其實并非如此……
這里的火鍋有鴛鴦,一紅一白,太極精神淋漓盡致。
這里的小面,因辣成名,但總會問一句“要不要海椒”
這里有很多不辣的美食,磁器口的麻花、解放碑的山城小湯圓,還有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的酸蘿卜老鴨湯。
重慶人民對不辣的包容其實比大家想象的高得多。
4.三步一林青霞,五步一張曼玉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開始流行這樣一個傳說,在“打望”(看美女)圣地解放碑,“三步一個張曼玉,五步一個林青霞”。
如果你抱著這樣的想法來重慶,一定會失望。
并不是這里的女生不好看,確實因為這里的氣候濕潤,霧氣減弱了紫外線的攻擊力,再加上地形上坡下坡,這里的女生大多膚白貌美凹凸有致,而且個性鮮明,愛打扮也會打扮,顏值確實不用說。
但現在人工美女早已攻陷了整個社會,重慶女生的顏值自然也不如以前突出。
但是,如果你覺得她們只能看臉就錯了……別忘了,這里的女子總有些“女漢子”特質,女企業家也是重慶的一大特色。
三、重慶壓力比較大的縣城
重慶作為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近些年因為有國家的大力扶持,所以區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下轄99%的區域已經通了高速公路,還有不少區縣在規劃高鐵當中,也有部分區縣還在努力爭取修建通用機場。交通越來越便利的家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家置業,但是家鄉縣城的房價早已超過自己想象中的數字,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重慶開州區就是其中之一。
開州區原名叫開縣,于2016年6月正式撤銷重慶市開縣,設立的重慶市開州區,所以開州區這個名稱只有短短的3年多的時間,大部分長期居住在渝西及主城的小伙伴還是比較陌生的。
開州區位于重慶市東北部,三峽庫區小江支流水末端,是修建三峽大壩犧牲最大的區縣之一,如今看到的開州新城區全部都是重建的,原來的老城區基本上都已經被水淹沒了。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面,開州區的經濟一直停滯不前,但是最近幾年因為有國家的大力扶持,經濟開始走上正軌,區域內修建了多個工業園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開州人回家創業和工作。
在重慶直轄以前,那個時候的開州區還屬于四川,歸萬州管轄,因為區域人口眾多,剛好又遇見國家改革開放,不少的開州人選擇南下深圳及沿海城市打工,所以也被稱為“打工第一縣”。如今開州區依舊是重慶勞務輸出第一大區,全年外出務工人數達50萬人以上。
俗話都說1000個人里面有1000個哈姆雷特,關于在重慶生活的水平怎么樣,在重慶居住的條件怎么樣,不同的人還是有不同的看法的,小編給大家列舉的這些網友們的回復,也只能夠給你提供一個參考作用,主要還是需要你自己切身的去體驗一下當地的生活模式,才能夠尋找到符合你的生活方式了。